咨询热线:
134-804-11888
冬小麦拔节期一二类苗占比超常年,春播提速,今年粮食丰收有底气

行业动态

冬小麦拔节期一二类苗占比超常年,春播提速,今年粮食丰收有底气

阅读数:10 时间:2025-04-24 来源:admin

  当下,春管春耕正紧锣密鼓地推进,全国粮食生产的形势究竟怎样呢?日前,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在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给出了答案。依据农业农村部的农情调度情况,冬小麦的种植面积保持稳定,处于拔节期的一二类苗比例达到了91.2%,这一比例与上一年度相当,且优于常年平均水平;冬油菜的种植面积稳中有增,整体长势比上一年和常年都要好;春播粮食目前已完成接近两成,进度相比去年同期略微加快。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,当前粮油生产开局良好,后续将紧紧围绕今年粮食产量达到1.4万亿斤左右的目标,环环相扣地抓好春管春耕工作,为夏粮和全年粮食丰收筑牢基础。

  夏收粮油生产呈现“一稳一好”态势

  夏粮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,其中小麦是主要的作物品种。从全国范围来看,目前北方冬小麦正处于孕穗抽穗阶段,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冬小麦则进入了抽穗扬花时期,而西南地区的冬小麦已经开始灌浆。

 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、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介绍称,总体而言,今年夏收粮油生产形势较为乐观,呈现出“一稳一好”的显著特点。

  面积稳定。根据农情调度预测,今年冬小麦的种植面积预计为3.4亿亩,基本保持稳定状态。冬油菜的种植面积达到1.1亿亩,并且已经连续7年实现增长。

  长势良好。据安徽、河南等地的农技人员观察发现,今年的小麦具有“四个最”的特点,即底墒最充足、出苗情况最好、缺苗数量最少、植株最为健壮。从整体情况来看,冬小麦拔节期一二类苗的比例为91.2%,比常年同期高出2个百分点,与上一年基本持平。冬油菜主产区在去年冬天和今年春季的气候条件总体较为有利,再加上增产措施和技术的到位率较高,油菜的长势达到了近几年的最好水平,夏油丰收的前景十分可观。

  “目前,距离冬小麦大面积收获还有40多天的时间,要夺取丰收还需要闯过干旱、病虫、干热风、烂场雨等多个难关。”潘文博指出,农业农村部将继续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,包户联主体,科技小分队也将深入一线蹲点指导,确保肥水管理、“一喷三防”等措施落实到位。同时,会密切关注小麦条锈病、赤霉病、蚜虫的发生发展态势,大力推广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机制,有效遏制病虫的暴发危害。此外,还会密切监测干旱、干热风、烂场雨等气象灾害,及时发布预警信息,提前做好物资储备和技术准备工作,为机收和应急抢收抢烘做好充分准备,确保粮食颗粒归仓。

  春播粮食面积较上年有所增加

  春播在全年粮食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,其种植面积超过全年的一半。据农情调度显示,截至4月17日,全国春播粮食的进度已接近两成,略快于上一年同期。其中,早稻栽插已经完成超过七成,中稻育秧完成超过六成,春玉米播种完成超过一成。

  潘文博表示,农业农村部将抓好春耕生产作为当前“三农”工作的紧迫任务,毫不松懈、步步为营,抢抓农时,确保高质量完成春耕生产任务,推动意向种植面积落到实处,促进单产提升措施有效落实。

  “今年,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,提高了小麦、早籼稻的最低收购价,稳定了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,并实施了稻谷、小麦、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的全覆盖。”潘文博介绍道,各地积极加强政策宣传和落实工作,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种植结构,确保粮食种足种满。根据农情调度预测,今年粮食的意向种植面积约为17.9亿亩,其中春播粮食面积为9.6亿亩,均比上一年有所增加。

  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,是提高粮食产能的关键举措。潘文博介绍,今年从春耕开始,将持续推进良田、良种、良机、良法的“四良”融合,力求在大面积单产提升方面取得新的突破。在良田建设方面,更加注重提升土壤地力,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,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;在良种推广方面,更加注重突破性品种的应用和推广;在良机应用方面,更加注重高性能播种机的使用,以提高整地和播种质量;在良法普及方面,更加注重推广玉米的密植精准调控、大豆的大垄密植、水稻的集中育秧、机械插秧抛秧、有序摆栽等关键增产技术措施。

  积极推进农业科技重点领域攻关

  解决吃饭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,要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,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。

  “我们正在积极推进农业科技重点领域的攻关工作,深入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专项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,强化种业创新攻关,加强品种审定监管,同时加快培育一些突破性的品种。”潘文博介绍说,例如在玉米品种培育方面,要培育耐密且宜机收的品种;在小麦品种培育方面,要培育抗赤霉病的品种;在水稻品种培育方面,要培育抗螟虫的品种;在大豆品种培育方面,要培育高油高蛋白高产的品种。同时,还将加力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,推进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“优机优补、有进有出”,重点补贴好用、高端的机械,加快推进关键急需机具的研发制造和落地应用。

  潘文博举例说明,玉米和大豆高性能播种机,采用气力式播种机取代传统的指夹式、勺轮式播种机,能够将玉米的种植密度从每亩4000株提高到5000株,甚至6000株,将大豆的种植密度从每亩1.8万株提高到2万株,甚至2.3万株。此外,还将大力发展智慧农业,拓展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场景。

  潘文博表示,农业农村部将坚持教育、科技、人才一起抓,加快农业领域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产品、新设备的应用,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,将科技成果切实转化为新质生产力。

东莞菜篮子  东莞工厂蔬菜配送与蔬菜配送箱子的成本效益分析
标签:
关闭

用微信“扫一扫”加好友咨询

No:8435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