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谷雨时节种谷天”,此时春耕生产已步入大忙阶段。农业农村部最新的农情调度信息显示,春播春管工作进展十分顺利,粮食生产有了良好的开端。
今年,全国粮食的意向种植面积预计在17.9亿亩上下,其中春播粮食面积为9.6亿亩,这两个数据较上一年均有所增长。
目前,东北地区的春播工作正陆续开展。今年,吉林省计划新增200万亩保护性耕作面积。在梨树县,当地对免耕播种机进行了优化与升级,能够精准把控播种深度、播种量以及用肥量,从而提高了出苗的质量。
夏粮的生产形势较为乐观,冬小麦拔节期时,一二类苗的比例达到了91.2%,比常年同期高出2个百分点。当前,北方的冬小麦正处于孕穗抽穗期,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冬小麦处于抽穗扬花期,而西南地区的冬小麦则开始进入灌浆阶段。
贵州省大面积推广了小麦抗旱栽培技术,近160万亩小麦生长态势良好。在纳雍百兴镇,当地正在进行收获前的最后一轮“一喷三防”作业。
四川省开展了农业科技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装备成果转化的“星火”行动。眉山市推广了“遥感巡田+AI算法”的新模式,能够快速识别小麦的长势差异、病虫害风险等情况,并及时指导农民进行精准的田间管理。
山东省致力于大面积提高单产,着重提升技术到位率和装备匹配度,重点实施的水肥一体化面积在300万亩以上。在宁津县,当地大面积推广浅埋滴灌技术,能够根据麦苗的生长情况进行精准灌溉,使得水肥利用率超过了90%。
今年,预计全国冬小麦的种植面积将达到3.4亿亩,基本维持稳定。再过40多天,冬小麦将迎来大面积的收获期。